温湿度调节箱是科研、工业和产品质量控制中的关键设备,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实验数据可靠性与产品合规性。为确保其长期稳定运行,定期校准至关重要。
一、校准周期
校准周期需结合使用频率、环境条件、设备精度要求及自身稳定性综合确定。通常建议周期为12个月。在以下情况下,需缩短周期:
1.高频次或高强度使用:设备长期处于极限温湿度条件。
2.对结果准确性要求高:如医药、计量等领域。
3.设备经过维修或搬迁:可能影响其测量性能。
4.历史数据出现显著波动:表明设备可能已出现偏差。
二、校准方法
校准工作应遵循国家或国际标准(如JJF1101-2019《环境试验设备温度、湿度参数校准规范》),通常采用以下方法:
1.准备工作:确保箱体清洁,选择符合要求的标准器——通常为多个经溯源的精密温湿度传感器,其精度应高于箱体标称精度至少3倍。
2.布点设置:将标准器传感器置于箱内有效工作空间的关键位置,如中心点及四个上角,以全面评估空间的均匀性。
3.校准执行:
温度校准:在常用范围(如-40℃至+150℃)内选取至少5个点(包括上下限)。在每个点稳定后,同时记录箱体显示值与各标准器读数,计算偏差与均匀性。
湿度校准:在设定温度下(常选25℃、40℃),选取至少5个湿度点(如20%RH至95%RH)。同样待其稳定后,记录并比较数据,评估湿度准确性。
4.数据分析与调整:
校准完成后,计算各测量点的偏差、均匀度及波动度。若所有数据均在最大允许误差范围内,则校准通过,并出具校准证书。若发现超差,需对设备进行维修或调整,然后再次校准,直至合格。